基層醫務人員對慢病隨訪系統的接受程度會受到系統自身特性、醫務人員自身情況、組織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具體如下:
1、系統特性
易用性:如果系統界面設計復雜、操作流程繁瑣,需要醫務人員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適應,就會降低他們的接受程度。相反,簡潔直觀、操作便捷的系統更易被接受。
功能完整性:系統功能是否能滿足基層醫務人員在慢病隨訪中的實際需求至關重要。如能涵蓋患者信息管理、隨訪計劃制定、數據統計分析、醫患溝通等功能,且具備智能提醒、風險評估等實用功能,會提高醫務人員對系統的接受度;若功能缺失或不完善,可能導致醫務人員仍需借助其他方式完成工作,從而影響對系統的認可。
穩定性:系統若經常出現卡頓、死機、數據丟失等問題,會嚴重影響醫務人員的工作效率和對系統的信任度,降低接受程度。穩定運行的系統才能讓醫務人員放心使用。
兼容性:系統需要與基層醫療機構現有的其他信息系統,如電子病歷系統、檢驗檢查系統等兼容,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否則,醫務人員可能需要在多個系統之間切換,重復錄入數據,這會增加工作負擔,影響對慢病隨訪系統的接受。
2、醫務人員自身因素
計算機操作技能:計算機操作水平高的醫務人員更易接受和掌握慢病隨訪系統,而對計算機操作不熟悉的人員可能會因擔心無法熟練使用系統而產生抵觸情緒。
對信息化的認知和態度:對信息化技術持積極態度、認識到信息化管理對慢病隨訪工作重要性的醫務人員,會更主動地接受和使用慢病隨訪系統;反之,若對信息化技術存在偏見或缺乏了解,認為傳統隨訪方式更可靠,就可能對系統接受度較低。
工作習慣: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隨訪工作習慣,如使用紙質病歷記錄、人工電話隨訪等,可能使醫務人員對新的隨訪系統產生一定的排斥心理,需要一定時間來適應新的工作模式。
3、組織環境因素
培訓支持:如果醫療機構能提供充分的系統培訓,包括系統功能講解、操作演示、實際案例練習等,并且在使用過程中提供及時的技術支持,會幫助醫務人員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系統,提高接受程度。
管理支持:醫療機構管理層對慢病隨訪系統的重視和支持程度也會影響醫務人員的接受度。若管理層積極推動系統的使用,制定相關的激勵措施,如將系統使用情況納入績效考核,會促使醫務人員更積極地接受和使用系統。
工作壓力:基層醫務人員工作普遍較為繁忙,若引入慢病隨訪系統后,不能有效減輕工作負擔,反而增加了額外的工作量,如數據錄入繁瑣、系統操作耗時等,可能導致他們對系統產生抵觸情緒,接受程度降低。